甲流专家交流纪要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数 中国 甲流专家交流纪要

甲流专家交流纪要

2023-03-27 20:38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  Q:流感病毒介绍

  A:流感和普通感冒从疾病病原、症状完全不同,得普通感冒要比得流感的次数多得多,如果说3-5年会得一次流感,几乎每年都会感冒。普通感冒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,一般为鼻子不通气、流鼻涕、打喷嚏、不发烧或者仅是低热,大部分2-3天就好了,不需要吃药。而流感的呼吸道局部症状较低,全身症状比较重,体温会在38度以上,甚至高烧到40°,常有高热全身症状,包括极度乏力、浑身疼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。同时病毒是嗜肺的、对肺部的侵犯非常厉,绝大部分的重症都是先有病毒性肺炎、转成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、甚至转成不可逆转的呼吸衰竭导致死亡。

  流感是RNA病毒,遗传物质是RNA的片段,外面包有蛋白质外膜,结构简单。流行过的H1N1、H3N2、H5N1等,H和N是流感病毒外膜上的两个蛋白的位点,H叫血凝素,N叫神经氨酸酶。这两个蛋白为流感的亚型分类提供了明确的依据,根据H和N的分型确定是流感的某一亚型号。这两个重要的蛋白位点,主要两大作用:1)感染人的呼吸道黏膜。2)进行病毒复制,病毒大量复制之后,被感染的细胞就死亡了,死亡之后病毒会把颗粒脱掉,然后再去感染新的细胞。脱掉颗粒感染新细胞的过程必须用到神经氨酸酶,所以神经氨酸酶是流感病毒感染健康人体细胞一个必须的蛋白。

  Q:我国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,疫情发展情况如何?我国感染人数多少?

  A:春节前是新冠流行,春节后是流感增多,多以甲型流感为主。前几年曾经流行过乙型流感,尤其是新冠前一年2019年的冬天。而根据CDC披露,目前主要流行毒株是甲型的H1N1流感。流感作为常见病,基本每年一个小的高峰期,3-5年一个大流行的高峰期,今年是过去3年以来流感发病率最高的。

  一般急诊和发热门一个月会有100-200流感患者;而现2月份已达到了400-500人,比往年有明显的增加,数量非常多。相比新冠,整体传播率更低,家庭内成员传染率较低;两者症状相似,也有几率出现白肺,但是对肺部攻击较低。流感的重症率约0.1%-0.5%,也有一定死亡率,与过去相仿。

  Q:是否已见拐点?

  A:按往年经验,流感对气温敏感,流感季常发生于季节交替,如秋冬换季、冬春换季之时。随着天气转暖,流感的发病率会明显的下降。目前门诊情况也是如此,流感病人也在逐渐地减少。专家预测会在3月底4月初时,流感流行将明显回落。

  Q:本次甲流和往年有何不同?《中国流感监测周报》的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(ILI%)比往年同期要高的原因?

  A:本次流感的症状与重症率和往年基本没有变化。但是感染总人数基数较大,因此感觉发热、全身症状、肺部侵犯的病人更多;实际比例的变化不大。

  病人基数较大的原因:1)过去由于新冠的防控措施严格、群众重视口罩防护、减少人员接触、隔离措施减少社会面接触,使得过去三年流感病毒的传播在人群中明显减少。流感作为RNA病毒,人体在感染后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力与保护性抗体,可维持半年、最长8个月,过后抗体浓度会回落。过去三年的流感病人少,因此甲流防护的群体免疫水平较低。2)随着疫情放开、春运到来、人员流动较大、大中小学生的开学等因素,使甲流易于流行。3)类似于菌群平衡:优势细菌的存在维持了一个动态平衡,使用抗生素杀灭该细菌后,其生存空间会被其他细菌占领。那么病毒感染同理:随着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减少,冠状病毒给其他病毒的生存留下了空间。

  Q:流感每3-5年可能有一个大流行,2023年会是流感大年吗?

  A:目前还很难断定说这将是个大流行之年。一般的大流行,毒株会与之前有所不同,比如关键位点的突变打破了人体之前的免疫功能、打人群免疫一个措手不及,是新的亚型毒株使得流行范围更广。目前看来,今年H1N1与以前变化不大,只是病人基数增多。

  Q:甲流抗体最多维持7-8个月,那么10月会有大流行吗?

  A:会的,每年也都如此,冬季流感十分常见,在11月-1月中发热病人人数会明显增加。由于人们对流感十分熟悉,许多病人,比如头晕头痛、肌肉酸痛、高热、流鼻涕等,都是通过经验性治疗,没有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。尤其在过去相比现在,检测技术尚未广泛推广,因此数据显示人数较少,而实际的冬季流感人数可能很多。今年冬季完全有可能再出现流行,因此医生会对特别易感人群、尤其是可能带来重症流感的病人,建议他在10月份之前接种流感疫苗,降低流感的发生率。

  Q:下半年冬季流感与上半年春季流感的毒株是否会差异较大?

  A:因为现在核酸已成为常规检测,可以明确得知,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,有的年份以甲流为主,有的年份以乙流为主。按过去经验来看,最近的甲型流感基本都是H1N1。最近十年流行的都是H1N1,说明流感病毒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变异并不是很强。所以大概率今年的秋冬季节流行的还会是H1N1。

  在没有出现新的毒株情况下,大流行的概率就不高。因为H1N1存在一定的人群免疫已。比较危险的是:1)很久没出现过得新亚型。2)与禽流感和猪流感的融合新病毒。

  Q:是否有前瞻性的病株,可以对下半年预期?比如通过南半球、或某一国家往年来对比国内下半年的病株有较大的一致性?

  A:从国家层面上,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会1)收集全世界的数据。2)分析国内流感流行的情况,尤其是动物源性的病毒情况。若养殖企业出现了大面积的动物死亡,比如说猪瘟鸡瘟,那么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会介入,分析这个病毒的核酸情况;同时结合人群当中采样标本情况,分析这两种病毒的亲源性,是否可能会融合成一个新的病毒;并及时披露相关数据。

  【关于病毒检测】

  Q:甲流检测目前是以核酸检测为主还是抗原检测为主,真正检测的比例有多高?在日常临床中,是否会开具甲流检查?

  A:流感核酸检测的实际比例非常高。约从2010年起,发热门诊的病人需要同时做抗原和核酸检测,最终诊断以核酸为主,抗原也是重要的参考条件。

  在发热门诊和急诊,发热病人常规需要查新冠核酸、新冠抗原、甲流乙流的抗原和核酸,这几个单子是像套餐一样同时开的。

  Q:其他科室比如呼吸科,是否会有这样的现象,成年人开药居家自治,只给儿童开检测?

  A:一般不会。对于发热的、非常典型的流感症状的、病毒性肺炎可能性较大的病人,医生会选择1)转诊到发热门诊,2)转诊到呼吸科,3)其他科医生会主动去开流感和新冠的病原检测。

  Q:抗原与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区别和原理?

  A:抗原检测的是流感病毒的抗原,通过抗原胶体金法(免疫反应的一种,其他的免疫反应检测包括酶联免疫法ELISA),需要其中的抗原蛋白达到一定负荷量,才会显示阳性;这也是为什么抗原检测的阳性率更低。而核酸检测能检测到痕量,是通过大量扩增核酸,再进行检测,因此易于检测出阳性。也就是说,如果抗原阳性,那么核酸大概率也是阳性;而核酸阳性,但病毒负荷量不高,那么抗原为阴性。抗原的优点是,结果快速,无需送达专业机构,抗原试剂盒可居家自行检测。那么根据抗原结果、流感季节、是否接触过流感病人、有流感样症状等因素,其实无需等待核酸结果,即可开具流感药物,尽早治疗。

   流感病毒的确诊需要以微生物学的依据、核酸的结果为准。需要的前提条件为:1)要在流感的流行季节,2)去过人员聚集的场所,或接触过流感病人;3)满足流感样症状,包括38°以上发热,全身症状比如头疼、极度乏力、浑身肌肉酸痛,感冒相关症状比如咳嗽、打喷嚏;4)微生物学的依据,分为三种:核酸检测阳性、病毒分离阳性、或者流感病毒的IGG抗体明显升高。

  而临床应用中实际上只考虑核酸,因为病毒分离十分麻烦,需要将病人标本和猴子肺细胞培养于培养皿里,过段时间用显微镜观测猴子细胞中是否存在病毒包含体,耗时长,且对检测人员要求高;常用于科学研究,很少用于临床。ICG抗体也不常用,因为IGG抗体一般在感染后的7天才开始升高,两周达到最高,所以在感染初期很难检测到;流感ICG病毒升高只能用于反推病症是由流感造成的,对快速诊断意义不大。

  【关于疫苗接种】

  Q:如何判断今年新冠疫苗的接种趋势?会成为常规接种的状态吗?

  A:关于新冠疫苗,未接种的人和高风险人群会接种的,除非除非有非常明确的禁忌症。因为新冠尽管管控得很好,还未完全消失,存在小范围流行,有大流行的风险。另一部分从事特殊工作的人,会反复接种新冠疫苗,包括涉及到重要场所、执行重要任务、关键岗位的人。处于阴性状态的人,为了维持阴性和体内抗体水平(抗体水平2万左右就难以被传染了),会反复接种新冠疫苗。同时考虑吸入性疫苗,如果打了两针疫苗和两针加强针,再配合2-3次吸入性疫苗,抗体可以达到5万,可以保持阴性。

   是否会常规化接种需要考虑新冠的流行情况,是否长期没有新的毒株等因素。例如,CDC在2月底报告了我国毒株以BF和BA为主;XBB虽受到灌注,占比仅在1-3%,没有成为优势毒株,那么大家接种加强针不会太积极。对于阴性人员,他们更加关注新冠问题,更有可能主动接种。

  Q:既往流感疫苗每年7000+万支,如何判断今年流感疫苗的接种趋势?

  A:关于流感疫苗,今年接种率将会增高。因为近年人们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、及它的严重结局(通过非典、新冠等),有了更深印象。如果今年流感的流行较为明显,那么10月份之前接种的人数也会增多。

  流感疫苗每年都有固定的接种人群。每年医生都会在门诊时会建议,1)有基础肺病的人接种流感疫苗,包括肺纤维化、支气管扩张、肺气肿等,他们是流感高发的病人,且容易出现重症。2)高危儿童、高龄老人。

  但由于并非强制性疫苗,需要人们自行选择。

  Q:新冠与流感疫苗接种是否冲突?

  A:不冲突,都可以打。但是不建议同时进行,要间隔1-2个月比较好。

  Q:海外流感的接种率高达50%以上,为何国内只有3-5%?

  A:因为1)国外整体对于预防更加注重,医生与病人有更深入的交流。国内的大医院门诊量很大,医生与患者交流时间较短,病人个人对是否接种的理解差异化更大。2)流感疫苗接种是收费的,不在国家强制免疫范围内。城市中的儿童班级约70%接种,但也有小部分家长选择不接种,部分地区选择不接种的家长可能更多。

  Q:美国每年会打不同的流感疫苗,中国日后是否也会由国家相关机关在年初流感季开始之前,就大幅度普及今年流行的病株流感疫苗接种?

  A: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可以肯定的是会升高;但是是否不会大幅度的上升,得看民众的接受程度、以及政策和付费情况。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,费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。

  Q:是否会根据流感毒株的变化情况去设计疫苗?

  肯定是会的。目前已有几种选择,多价疫苗就是针对不同流行毒株的一种组合。疫苗的有效率、预测准确性等,十分复杂,还是需要专家去做很多工作。

  Q:在新冠的促进下,未来国内接种率是否会提高?

  A:会提高。提高水平需要考虑,主要看人们对于疾病的重症的理解、结局的熟悉程度。1)需要医护人员的健康宣传,2)媒体对于防御的正面宣传,3)周围人可观察到的流行趋势。比如新冠有一定的重症率、症状难受、肺部健康难以完全恢复至新冠前,那么人们倾向于主动接种。2)是否作为强制性接种,以及是否收费。

  Q:流感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如何?

  A:在高危人群中必要性非常大。1)比如慢阻肺、肺气肿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纤维化、肺癌的病人,这些病人每一次肺部感染都会使得他原有的基础病加重,使得他的肺功能按百分比下降,过后想要恢复十分困难。2)学龄期间的儿童,儿童聚集性非常强,且相比成人不注重防御,儿童见接触更加紧密。3)一些老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在意,会主动咨询医生是否接种流感疫苗。

   所有疫苗,包括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,其实都是药物,那么都会面临着副作用。接种是在降低风险和承担副作用之间选择,尽管副作用很轻,但并不等于没有。

  Q:吸入性和注射型的新冠疫苗在临床上是否有明确优势?

  A:一般来讲还是以注射疫苗为基础。吸入疫苗对维持抗体的水平效果不错。

  Q:吸入性和注射型的流感疫苗?三价还是四价苗?

  A:以注射疫苗为主。选择四价疫苗更好。

  【关于治疗情况】

  Q:医院诊疗有明显的医疗挤兑吗?

  A:目前来看,有一些压力,但还没有明显的医疗挤兑,情况比新冠的时候要好得多。虽然病人比往年要明显增多,经过新冠疫情洗礼,在药品、呼吸机、部分急救的器材、物资储备的准备已经非常充分,和就诊流程更加完善。真正的压力主要在人员上,但目前基本没有说其他科室的人来支援呼吸科、急诊、发热门诊这样的情况,说明还是基本能应付得来。

  Q:甲流用药情况如何,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药?目前常用特效药有哪些?

  A:流感必须要治疗的原则是症状较明显的病人,和有重症倾向的病人,要尽早地给予抗病毒药物。轻症且不想治疗的病人,可以选择观察或只给予对症治疗。

  从治疗方法上来看我们主要分三个方面。1)一般治疗,多休息多喝水。

  2)配合使用针对流感的抗病毒治疗。对症状不重的,可选择中医药,早期疗效优。目前临床上用得比较多的有三款:金花清感颗粒,连花清瘟胶囊,疏风解毒胶囊。也可以选择西药,西药针对流感相对比较成熟,效果确实。包括A)达菲,通用名叫奥司他韦,阻断神经氨酸酶,使得流感病毒没有办法再去感染新的细胞。这个时候人体只需把已经感染的流感病毒细胞清除掉,这个病就好了。奥司他韦有两种剂型,成人使用和儿童使用。对于成人越早用越好,每天一粒每天一次连用五天;特别重的可以再追加一个疗程。对于重症的流感病人来讲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开始治疗。对于儿童,需要根据儿童的公斤体重来计算用量。奥司他韦不只对甲型流感有效,对乙型流感也有效。B)金刚烷胺金刚乙胺,金刚胺类的,是流感病毒M2离子通道的这样一个阻断剂,阻断之后也可以减少流感病毒感染健康细胞。但是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明显,包括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、和肝肾功能损伤,所以使用明显低于奥司他韦,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对乙型流感是没有用,只能用在甲型流感。

   3)对症治疗。发烧严重的使用退烧药,退烧药用得最多的还是非甾体类抗炎药,比如布洛芬这一类的,也可用于镇痛的作用。也有很多中药可以缓解症状,像新癀片退热效果比好。对鼻子不通气的会用减少鼻腔充血的药物,如果有咳嗽咳痰会用止咳化痰的药。

  4)密切观察病人经过治疗之后,是否有重症转移的倾向,做好一切准备抢救重症的措施。

  Q:流感药物是否已经很成熟了?是否还有没被满足的临床和新药研发需求?

  A:对于流感治疗的成熟度已经是非常高了,因此人群和医疗界对流感这种大流行的担心比非典、新冠小得多。

   尽管达菲类药物的效果不错,但可上升的空间还是很大。需解决问题包括:1)延迟用药的疗效需要提升。2)对新型变异的毒株是否奏效,对能够走在变异之前的药物的需求一直存在。3)对重症的控制和重症的清除病毒上效率需要提升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